走进救助中心 关注流浪动物 西农学子在行动

作者:宋姝洁 吴迪 杨淼鑫/文 许嘉明/图  来源:  发布日期:2018-08-03 浏览次数:

青春是一幅画,画中的景色需要我们用双手去创造。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青年大学生志愿精神,增强新时期大学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崇高社会责任感。2018年7月20日—2018年7月31日,由十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生组成的大学生社团赴西安红石榴调研服务队,在经过了一天漫长的跋涉后,来到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户县的红石榴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开始本次为期十天的调研实践活动。本次活动旨在加深同学们对小型动物疾病的预防、治疗等方面的知识学习,发挥专业优势,深入了解当前社会流浪动物的发展情况,帮助更多流离失所的流浪动物,向社会传递西农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

走进救助中心

活动伊始,救治中心负责人蒋红女士向队员们简单介绍了该组织目前的基本规模和情况,红石榴流浪动物救助中心创立于2005年,是西北地区第一家救助流浪动物的非盈利性公益机构,也是该地区相关领域规模最大、理念最为完善先进的相关组织之一,目前已运营十三年之久。随后,蒋女士带领团队参观了整个救治中心,帮助队员们熟悉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并明确了每个队员的工作职责和要求,为接下来的高效率调研打下了良好基础。工作人员强调,在与动物零接触的工作前,与基地的动物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感情是至关重要的,应尽量破除它们在流浪过程中产生的对人的戒心,帮助动物慢慢社会化。最后,蒋女士向我们介绍了救治中心的救助理念和运作模式,它们将会由救助中心的志愿者悉心照料,经过体检、驱虫、绝育、疫苗等相关流程,待它们达到标准健康水平后,救治中心再会为他们寻找合适的领养家庭。

关注流浪动物

在流浪动物救助中心的第二天里,队员们负责为救助站中不幸得皮肤病的流浪狗上药。负责人蒋女士为队员解释道,大多数流浪动物的卫生条件都达不到基本标准,许多流浪狗因皮肤病而掉毛,导致所谓的“癞皮症”,威胁着动物和人的生命。在经过两位队员一天的努力,每只患病的流浪动物都被仔细涂抹了治疗皮肤病的药膏,队员的工作成果也得到了基地工作人员的称赞。另外两位队员负责清洗动物的日常用品,工作人员讲到,为了动物的健康,每次使用过的物品都需要清洗干净,防止细菌滋生,危害动物的身体健康,百十只碗在手中转动,水花时有溅起,其中闪烁着同学们对流浪动物健康的期盼,和对它们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

队员们除了完成给流浪动物上药、刷碗等日常工作外,还对救助中心的卫生进行了全方位的打扫。“救助中心对卫生的要求十分严格,只有卫生做到位,动物和员工们的健康才能得到保障,让整个救助中心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救助中心的工作人员解释到。工作中,队员们采用习惯性的分组合作方式,确保工作的质量和效率。部分队员对救助中心的动物房门进行清理擦拭,“每一扇门背后都有若干个小生命,每个小生命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故事。只有门干净了,人们才会想进入门内,才会想了解它们每一个的故事。”队员冯乐乐说道。

耗费时间最长,任务量最大的是除草工作。工作人员解释,由于近日暴雨频发,为了防止因过于湿润而引起大量蜱虫等危害性昆虫的繁殖,需要队员们把狗舍草坪中的杂草拔除。园内的杂草两三年未除过,已经齐膝高,草丝也是十分坚韧,同学们手戴橡胶手套,用手拔、铁锹铲等方法清理出部分杂草,而拔掉的杂草也被队员们用手推车装载,运至救助中心外进行处理。

传递西农正能量

烈日炎炎,汗水浸透了衣衫,却没有阻止团队队员们劳动的脚步,看着基地内动物们活蹦乱跳的模样,队员们虽感到劳累却也十分充实。活动结束后,团队队长尹婧夷表示:“人与动物都是生命,在大自然面前,生命总是平等的。对待生命我们不能歧视,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没有再流浪的动物,每只动物都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温暖的家。”

经过在救治中心的调研、学习,使团队收获颇丰,活动加强了队员们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实践的能力,更加深入的学习了救助动物的专业知识和相关流程,相信经过此次三下乡活动,不仅队员们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救治中心的流浪动物也在团队的帮助下得到更好的康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 版权所有 @2009—2010 保留所有版权